5個貧困村脱貧出列、累計投入民生保障資金62.1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的1.5倍……1月12日,記者獲悉,5年來,銀川市興慶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,提升百姓幸福感。
1月12日,下班進家,興慶區興隆社區居民王佳龍脱下羽絨服,更換單薄的居家服。“小區實施改造後,居室温度明顯比去年高了3、4度。”王佳龍説,改造拆除了圍牆,小區通透了,還劃定了停車位,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減少。
去年,興慶區投入5.2億元對198個老舊小區改造,實施宜居改造3012户,惠及羣眾8.5萬人。農村改廁7829户,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一類地區標準。新增小微公園、休閒小廣場3個,建設黃河金岸健身步道6公里。培育創業實體656個,帶動就業2425人,新增和轉移就業20686人,“零就業家庭”動態消零,新增養老機構2家、日間照料中心2個,為300餘户老人實施居家環境改造,新建改造社區衞生服務站、村衞生室7個,構建以市醫院、三醫院為支撐的醫聯體,遠程診療6.3萬人次。投入9124萬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37個,建檔立卡户就業務工7787人,投入9億元新建續建學校17所,新增學位6780個,組建教育集團9個,涵蓋學校26所,惠及2.6萬學生。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回收治理,公辦園增至37所、普惠民辦園增至40所,基本實現“5080”目標。
過去的五年,興慶區累計投入民生保障資金62.1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的1.5倍。累計投入28.3億元,建設安置區51.3萬平方米、改造老舊小區373萬平方米、維修改造街巷314條,惠及19.6萬户69萬人。新增機動車停車位5.3萬個、小微公園和休閒廣場10個,綠地率提高至43.9%。實施城鄉水務一體化工程9個,農村改廁1.45萬户,改造老舊莊點45個。新建、改造學校63所,增加學位2.14萬個。新增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點9個、養老服務機構165家。創業帶動就業1.34萬人,新增和轉移就業9.2萬人。“十五分鐘”生活服務圈基本建成,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。(記者 喬素華)